形態-果實5   

圖片:高雄桃源區,黃孝勇先生栽培的有機愛玉園。

 

 

 

山裏面十分安靜。

 

我提出心中的疑問,愛玉栽培會用農藥嗎?怎麼會想到做有機認證,他回答,愛玉必需依賴愛玉小蜂這種小昆蟲將雄果的花粉帶入雌果授粉,才會有籽仔,使用農藥,愛玉小蜂就活不成了,所以栽培愛玉是不能用農藥的,不過有機認證的檢驗範圍包括重金屬,他的果園位於深山,自已很清楚不會有污染,去認證可以讓品質更明確,跟別人有所區隔。

 

雲層遮蔽了陽光,陰天下的愛玉園看起來有些寬闊。

 

園裏豎立著一根根的水泥柱,柱高約兩公尺半,愛玉藤蔓就攀著柱子生長,黃孝勇先生站在園內注視遠山,過一陣子說,早先園內的地面是平坦的,但八八風災時被大量的土石淹沒,形成了一個朝山的大斜坡,他花了很大的工夫整理,地面才恢復舊觀,我蹲下來檢視腳下,土壤果然夾雜著無數的碎石塊。

 

接著,他要我到一根水泥柱旁,就近看一棵栽種不久的愛玉苗,這棵幼苗用一個黑色的套袋稍加覆掩,然後又往前走幾步,示意另一根柱子的愛玉藤蔓,是較為成長後的狀況,這棵愛玉藤蔓讓我想起去過的森林,一些野樹幹枝上似曾相識的攀爬植物。

 

我請教他,野生愛玉與人工栽培愛玉兩者的品質差異,野生愛玉的品質是不是比較好?他回答,一般野生愛玉強調的是海拔高度與野生條件,但愛玉的品質乃由品種與生長環境共同決定,當然,海拔及野生可以提昇愛玉子的果膠質,他們家的愛玉園已介於九百至一千三百公尺,這個海拔是夠的,加上荒郊野嶺包圍,生長環境擬近野生,這是果園管理。

 

那麼品種呢?我又問。

 

黃孝勇先生帶著我比較兩根水泥柱的愛玉,問我有沒有看出什麼不同,說真的我什麼也看不出來,他解釋,第一根水泥柱的愛玉藤枝是向上發展的,另一根水泥柱的愛玉藤枝則向下垂,兩棵愛玉的果實也不一樣,一棵的果實底部較圓,外觀是大水滴狀,另一棵的果實底部較尖,呈仙桃狀,這是兩個品種。

 

愛玉果實長的有點像芒果,青色的表皮有無數白色斑點,果實有分雄雌,但只有雌果有愛玉子,才有採收價值,現在採收期結束,掛在樹上的都是雄果;原來早在廿五年前,黃孝勇先生的父母聽說阿里山有人栽培愛玉,因為桃源的山區也有很多野生愛玉,於是就想試試,他們的方法是從山裏移植出原生種,但一年二年三年過去了,愛玉就是結不出子,也搞不清楚原因,直到第八年,方才發現愛玉有雄果與雌果之分,原來如此,今日的常識,在當初愛玉知識不足的情形下,用了很多時間摸索,有了這個認識,從此才算入門。

 

村民們採收果實回去,會以特製的刀片削去果皮,然後在去皮的內果劃上一刀,泡水放軟,將附有籽仔的內側反翻,籽仔面朝下,一個個放在架上日曬乾燥。

 

黃孝勇先生的父母從山裏移植原生種愛玉,其實就只是把找到的野生植株帶回去種植,對於品種尚欠缺認識,等到愛玉結果,有的植株果實像木瓜一樣大,可惜只有三顆,有的結出三百顆果實,但像檳榔一樣小,難以削皮,他們試著進行分類,慢慢區別出四十多個品種,再進行選種,汰弱留強,目前園內共栽培四個主力品種,均能兼顧產量與果膠質的品質。

 

栽培愛玉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要適地適種,譬如他們發現,位於一千二百公尺的愛玉園中,某個品種的結果率高,便試著在另一個海拔高度不同的園裏也種下這個品種,但新園區種下的品種產量卻往往不符預期,也就是,海拔高度的氣候及土壤等微環境改變,品種也會出現適應不良的情形。

 

野生愛玉擁有絕佳的生長環境,但跟栽培的愛玉相比,果實偏小,只不過長在深山裏的野生愛玉,本來就有屬於自己的生命,她的存在並非為了等人去採,不同品種的野生愛玉有不同的性質與品質是正常的,不是每一個野生種都理想適合,另外,愛玉果實七分熟是採收的最佳狀態,等到九分或十分熟,愛玉子的果膠質就會減少,但採摘野生愛玉者對此了解較少,一趟山路辛勞遙遠,重要的是趕快把愛玉帶回去就對了,不會去管品種及設定理想的成熟度,往往品質也不穩定。

  

這些是品種的知識。

 

 

 

 黃孝勇先生1   

圖片:黃孝勇先生與他的有機愛玉園。

 

土質1  

圖片:愛玉園的土壤都是碎石。

 

栽培-曲株2

圖片:愛玉的幼苗。

 

 栽培-纏柱攀爬1  

圖片:沿著水泥柱攀爬成長的愛玉。  

 

品種1-1  

圖片:柱栽愛玉成株。 

 

栽培-樹栽1  

圖片:樹栽愛玉成株。

 

形態-果實1  

圖片:愛玉果實這個品種的果實底部較尖呈仙桃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農 的頭像
    小農

    小農主意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