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2104.jpg 

圖片:茶園中的採茶婦人。

 

 

6月23日這天,從三號國道名間交流道下來前往松柏嶺途中,150縣道右側的茶園剛好在進行採收,在徵得茶園主人同意後,我紀錄下了他們的採收過程。

 

茶園主人說,這區茶園栽種的茶種是四季春,原本四季春適合製作綠茶,但夏日的高溫導致茶葉兒茶素含量昇高,無形中也增加了茶葉的苦澀程度,所以這個夏季的四季春才會以機械採收的方式進行,主要用途是供應國內飲料大廠製作為保特瓶裝的罐裝茶,當然,這與人工採收的茶葉比起來,價格差很多了。

 

原則上機械採收的優點是進度快,但問題是無法採收的很完整,所以會以簡單的人力輔助採收遺漏的嫰葉。

 

包括台灣紅茶的其它茶種,茶葉的採收方式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機械採收,俗稱剪茶;機械採收必需以兩人為一組,採收前先於一行行的茶樹邊放置布袋,隨即兩人各於茶樹一側協同推進,一去一返便能完成該行茶樹的採收作業,而當剪收的茶葉裝滿布袋便會卸下搬走,換上新袋繼續進行。

 

機械採收方式一般應用於低海拔或較平坦的茶區,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短時間內即可採收很多的茶葉數量,人力精簡又有效率,可大幅降低採收成本,其缺點則在於機械欠缺茶葉的辨識能力,嫰葉、老葉及茶梗往往一併採收,也易在採收過程中造成茶葉破碎的情形,因此對茶葉完整性並不要求的保特瓶裝茶,或運用於CTC製作工法的小提袋茶包,均會使用這種採收方式。

 

另一種是人工採收,俗稱拔茶;地形崎嶇的高山茶區,機械採收既不方便也易發生危險,長條狀的狹窄梯田通常依賴人工,當然,為了顧及茶葉品質,有些茶農也會以這種方式進行採收。

 

每當採茶季節,茶區便會出現一群頭戴花巾斗笠,腰配竹簍的採茶婦人於山間採茶,這種別具在地風情的景緻豐富了綠意盎然的茶園色彩,因為採茶工作必需配合季節並非常態,所以這項收入對採茶婦人具有貼補家用的性質,她們通常聽從一名班長的召募而進入茶區工作,摘採一斤茶葉的酬勞約35元,整天下來的工資約800元,當天色漸暗傍晚來臨,山間的小卡車會載著整車的採茶婦人下山。

 

 

 

DSC02106.JPG 

 

圖片:150縣道右側的茶園正在採收茶葉。

 

DSC02054.jpg 

 

圖片:機械採收方式必需以兩人為一組。

 

DSC02052.JPG

 

圖片:一來一返,才能完成整行茶樹的採收。

 

DSC02080.JPG

 

圖片:拖動的採收袋像是下網捕魚。

 

DSC02069.jpg

 

圖片:茶農採收時動作要協力一致。

 

DSC02070.jpg

 

圖片:機械採收後,茶葉呈現出整齊的圓弧外觀,極易辨識。

 

DSC02075.jpg

 

圖片:採收袋的茶葉滿了,便由一位工作人員揹負到定點集中。

 

DSC02105.JPG

 

圖片:這行茶樹剛好採收一半,因此只有一半整齊。

 

DSC02083.jpg

 

圖片:整理茶葉採收袋。

 

DSC02084.jpg 

 

圖片:茶農精神。

 

DSC02093.jpg

 

圖片:茶農的搬運動作充滿了樸素美感。

 

DSC02072.jpg

 

圖片:機械採收無法十全十美,所以會以簡單的人力輔助。

 

 

DSC02099.jpg  

 

圖片:人工採收的婦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