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世貿年貨大展中的【小甜蜜】台灣油桐花蜜。
星期六,世貿展售的第四天,早上發生一件插曲,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兩位小朋友在會場遇見我,先生問,今天是否免費入場,我點頭答是,他又問,那他已經買好的門票怎麼辦?我有點錯愕,只能請他詢問售票亭的工作人員;原來年貨展的前三天人潮不如預期,展覽單位為了刺激買氣,鼓舞客人入場,取消了門票五十元的辨法。
取消門票入場的門檻與星期五的販售表現,讓我對年貨展有了期待,尤其今明兩天,展售時間延長到晚上九點。
不幸的是,這個期待很快就落空了。
星期六出現了四天以來的最多人潮,但販售狀況停滯了。場內人數固然變多,但這種多,不是摩肩接踵寸步難行的那種多,我感到人潮流動的速度很快,客人們沿著主走道一路試吃試喝,絕大部份人都沒來「巷內區」的展售檯,整天下來,區內的一些店家對於展售動線的規劃頗有微詞,但「街道區」的商家又真的有比較好嗎?展售檯設於主動線的水果乾店家對我說,人多沒有用,大家都是試吃試喝,提袋率很低,附近另一家水果乾店家則說,把兩家水果乾店排的這麼近,不怕我們搶客人嗎,至於我們的切身經驗是,因為展售檯緊鄰大型櫥窗,櫥窗展示著太陽餅,該太陽餅店家並未參展,結果有客人誤以為我們是賣太陽餅的,此外,偶有客人經過,我請客人試喝紅茶,客人拒絕,他說一路上喝好多杯的茶,喝太飽了,不能再喝,我看著左右一帶的茶葉商家,想到以前參加新北市特色伴手禮競賽,當時攤位跟一家糕餅舖毗鄰,吃餅配茶相得益彰,如果茶葉與糕餅的展售檯可以間隔,那就太理想了,然而,這次糕餅店家全部另成一區,他們遇到跟我們雷同的問題。
星期日是展售最終日,人潮較星期六少,提袋率偏低的情形,要等到下午三點過後才有改善,這個下午回頭客為我們打開了販售的僵局,不過仍不足以突破星期五的成績。
在處理商品陳列與人潮動線的技術面問題時,我也遇見了一些人情溫暖,最後兩天都有客人走到我們這裏觀看商品,表示我們這處看起來很特別,陳列的商品跟別人不一樣,但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跟他們交換了設計的想法及文化商品的發展理念,他們聽了報以鼓勵。
我回味著跟這兩位客人的對話。
過去,我相信透過商品,市場便會瞭解我們的工作,然而確實是這樣的嗎,這兩位客人感到我們的商品特殊,別有意涵,也願意親近認識,然而商品完成後就有他自己的生命,如果事後需要生產者過多的補充說明,完成度就不夠了,我想,這也是更多的人因年貨展的商品眼花瞭亂,很快地走過的原因,事實上有力量的事物,即使身處黑暗,應該仍像鑽石散發出璀燦的光芒,引人注目吧。
我們嘗試將台灣的農產品一件件不斷地文創商品化,強化行進方向的動機,但這些商品不能各別發展,必需獲得更高形式的統一,才能行雲流水,構成和諧的敍事曲式,這次的世貿展,我意識到超越單純的商品設計,勾勒出那種文化商品的主題的重要性,並且從這個主題再回到在地生活的層次,以具體的做法,去生產出帶有決定性的新內容……。
五天的世貿年貨展結束,實戰演練充實了我臨場應變的技能,也發現要去砥礪主題性的這個線索,我們需要像蛹一樣蛻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