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GQ BUSINESS》雜誌No.5與《野樂茶》風土誌的介紹。
去國外旅行,每當離開一個國家而於國際機場等候航班的時刻,我總會花點時間瀏覽專賣土產紀念品的免稅商店,譬如在東京或曼谷的機場,我看著貨架上的商品,這些國家的生產者居然為了商品設計用了那麼多心思,某些地方的農產,不僅是獨樹一幟的食物,包裝上簡明敍述的生產緣由與令人印象深刻的美術,更散發出一種強烈的文化識別與自信,讓人愛不釋手。
當下我買了幾件紀念品,那些帶有特色的農產品就像蒲公英的種子跟著傳播。
我們的工作任務也正是如此。
我常常想,我們必需走進自己的鄉鎮去認識形形色色的農產品,從營養與美味的角度理解它們的價值,建立在地的風味系統及生活應用的知識,此外也要善用設計的方法,彰顯農產品的地方色彩與魅力,不論品種、風土、製技、工藝等,這些農業發展脈絡下最值得欣賞的傳承,可以因為重新商品化的過程獲得注目。
這種思考,讓我們在幾項農產品的發展中,儘量嘗試一些風格形態的設計,包括以鶯歌燒製的陶罐作為紅茶容器的《野樂茶》,那是土地的淳厚,將手繪的寶島物產圖做為視覺的《在地果》,那是土地的人文,小容量,玻璃瓶可直接傾倒蜂蜜,並以桐花森林作為美術佈景的《小甜蜜》,那是土地的詩意,乃至包裝為果實形狀的《趣消暑》,那是土地的豐收,我們反複檢驗設計的實用性,最終希望生產者與消費者能在文化的記憶點重逢。
農產品不只是食物,也形塑著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其所建立的飲食傳統更潛移默化地影響國民情感及對土地的認同,那是一種綺麗迷人的文化色彩,我們應該持續製作這樣子的商品,直到累積出成果,有朝一日,國外旅人也會透過這樣的農產品來認識台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