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梨山紅茶葉SGS368項農藥檢驗報告1    

圖片:【野樂茶】梨山紅茶,SGS368項農藥檢驗報告,均未檢出農藥殘留。

 

 

 

台灣自從開始推廣有機農法,近廿年來由慣行農法轉向有機栽培,曾有兩小波的農法變動潮。這兩波變動潮都跟天災有關。

 

第一次發生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是台灣的大災難,震央南投是全國最大的茶葉產地,災後有許多茶農一時間無力重建家園,任由茶園荒廢,直到一兩年時間過去,茶農回到茶園現場,因茶園生態與性質已經改變,便順勢改變農法,也進行茶葉商品的市場區隔,包括松柏嶺及日月潭都有很多這種類型的茶農。

 

第二次發生在2008年;八八風災的豪雨重創了南台灣,除了高屏地區,嘉義阿里山發生了大規模的走山及土石流,茶農災情慘重,因為擔心再次的豪雨會讓山地的茶園流失,便放任坡勢較陡的茶園自生自滅,茶樹就此野放,無意間造就了當地有機栽培的契機。

 

八八風災過後,引起了國人對國土過度開發的注意及檢討。

 

有的人認為高山茶是國土破壞的罪魁禍首,不過,仔細想想,在茶樹成為農作物之前,原本就是生長在山地森林裡的樹叢及灌木,怎麼會今日突然間妨礙了水土保持呢?真的說起來,茶園會對水土帶來衝擊,其實跟栽培的農法很有關係。

 

在傳統慣行農法下,為了追求產量,茶樹往往施用大量的農藥、化肥及植物生長激素,受到人為保護的茶園地表少有雜草生物,因為施肥養份充足,茶樹根系橫向發展,長度往往不及五十公分,失去雜草保護的表土及淺根化的茶樹,當然會對山地的水土保持帶來不良的影響,一旦茶園密度太高,超過開發限度,豪雨成災是遲早的事。

 

相對地,在九二一地震及八八風災過後,災區的茶園失去人為照顧,於野放過程中逐漸融入自然,形成一個有機生態,山地的茶樹要活下來便要積極發展縱向根系,把根紮深才吸收得到養份,也才不會在旱季來臨時枯死,因此根部往往深入一公尺半到兩公尺的土壤,形同一隻隻握緊土質的手掌,有機栽培的茶樹生長速度自然而緩慢,雖產量較少,但強悍又有生命力,是善待土地的理想農耕方式。

 

國土開發必需專業規劃,必需從正確的角度理解農耕與土地變化的關係。

 

叢山峻嶺是人類最早發現茶樹的地方,茶樹原本就是生長在山裡的,是因為農耕化的過程才來到平地,我們不該反因為果,今日山地土石的流離,不當的開發政策及一昧追求產量的農法,才是背後真正的原因。

 

 

梨山紅茶葉SGS368項農藥檢驗報告2  

 

梨山紅茶葉SGS368項農藥檢驗報告3   

 

梨山紅茶葉SGS368項農藥檢驗報告4   

 

梨山紅茶葉SGS368項農藥檢驗報告5   

 

梨山紅茶葉SGS368項農藥檢驗報告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農 的頭像
    小農

    小農主意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