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  

圖片:粳粽佐油桐花蜜,像是遠足路上的野餐,繽紛的花香正在夏日的空中飄浮著。

 

 

 

 

我小時候不喜歡吃粳粽,因為粳粽有股奇怪的味道,但那個年代物資並不多,有得吃就算享受,沒法太挑嘴,不過縱使如此,我每次吃粳粽卻有猛沾白砂糖的習慣,於是每到端午節,白砂糖混合粳粽的那種味道,就會從我的記憶深處浮起。

 

我後來才知道,原來那種味道來自於製作粳粽時加入的鹼水,過去農村取得鹼水的方法,是將草木的禾桿,如最易取得的稻草梗燃燒置於水中,待其沈澱,便取得最天然的鹼水。

 

簡單地說,粳粽,又稱鹼粽,乃在糯米裏加入鹼水再加以炊熟,獲得糊爛軟黏效果的一種粽子,製成品色澤澄黃,黏糊的米粒略呈半透明,帶有彈性,放冷後口感滑嫰冰涼,味道清淡,台灣人多以沾附白砂糖的方式食用,因此也叫甜粽,傳統式粳粽較少加餡,但現在菜市場也賣帶餡粳粽,通常為紅豆餡料。

 

相對於台灣南北式肉粽的豐碩厚實,粳粽比較偏似端午節的甜點,因為口感帶有黏、軟、滑、涼的特性,雖也有沾附醬油的吃法,不過從食感出發,清爽的粳粽佐配糖與蜂蜜食用,能讓炎夏容易疲倦的味覺為之一振。

 

不過仔細分辨,白砂糖與蜂蜜是兩種性質不同的佐料,甚至甜,也甜的不同。

 

白砂糖的甜是純粹的,白色的糖將粳粽襯托的更澄黃明亮,刺激食慾,砂糖的細緻顆粒與粳粽的柔嫰具有咀嚼的對比,因爽口而飽足,原本清淡的氣味,藉由竹葉包材的幽香補強,那是盛夏來臨的微風,也是竹林下舖著碎石子的閒適之道。

 

另一方面,蜂蜜與粳粽為同色系,除了甜度較白砂糖低,較柔醇,口感依賴粳粽的彈性,沾用的蜂蜜就像粳粽的一部份那麼天然,而不同種類的蜂蜜,能為粽子帶來纖細的味道變化,譬如採收自春末的油桐花蜜,其檸檬般微弱酸度與氣息讓人產生了花的聯想,那是遠足路上的野餐,繽紛的花香正在夏日的空中飄浮著。

 

粳粽是端午節的應景點心,但並不像肉粽那麼受到歡迎,平常也買得到,其間的原因出在必需搭配,也就是即食性較弱。

 

從消暑的角度來看,粳粽其實跟地瓜粉製成的粉粿有點像,都是黃色的,也都帶有彈性口感,並非主流的甜品,不過,粉粿卻以一種食材的角色,擠進愛玉、仙草綠豆紅豆之林,成為夜市冰攤的配料,持續對市場供應,粳粽是否可由更多契合的食材搭配或食用方法的建立,成為端午節之外的日常點心,其實是有機會點的,這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與嘗試。

 

arrow
arrow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