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林先生東向坡茶園 175.jpg 

圖片:跟葡萄酒一樣,紅茶這項農產品具有紀錄這個年份土地氣候的特性。

 

 

 

農作物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農人將種籽播入大地後,它開始吸收土壤的養份與水份,在日照、雨水、溼度、風等不同氣候條件中成長,藉由農人種植方法的呵護照顧,最後長大成熟,人們食用它的根、它的莖、它的葉、它的果實,除了吸收它的營養,在飲食裡更充份地得到美味的享受。

 

美味,勾起了我們進一步了解食物的興趣。

 

也進入了它的世界。

 

常常會在這種想法,農作物是土地活動的紀錄,它產生的味道與口感其實等於是該年份某段時期的土地與天候狀態的總合,但農作物畢究不是野生,因此加入農人的農法與製作工法後又產生了文化的一面。

 

就像是協奏曲,農作物是大自然與農人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當我們品嚐餐桌上的食物,細嚼慢嚥的過程偶爾會領會到其中的音樂性,越精采的樂章會有更多的層次表現,其回味無窮,引人入勝。

 

我們將音樂作品予以保留,當然也會想留下農作物的美好內容。

 

但每種農作物的特性不同,像是蘋果,講究的是新鮮多汁,一口咬下直截了當爽脆無比,五分鐘的感受譬如練習曲的快捷演奏;像是花生,輔以熟練烘焙,保持一段時間的良好狀態像是欣賞奏嗚曲;像是葡萄酒,經過傳承的工藝精釀,在靜置的程序裡熟成源遠流長,人們淺酌的片刻,體驗層次分明的印象而像交響曲。

 

農作物因保存時間的因素,在人類的飲食文化上有了不同的發展,一定要適材適性才能充份地呈現出它的優點,因此當我們製作台灣紅茶時,會不禁聯想到以時間保存的條件,並思考這項農產品適合用什麼樣的曲式進行。

 

若說紅茶與其它茶葉相比有何特別,最特別的地方應該就在於保存年限,紅茶是全發酵茶,完全的氧化,所以在保存狀況良好的前提下,沒有一種茶葉可以像紅茶一樣歷久彌堅維持原來的風味。

 

這方面,紅茶與紅酒的概念很接近。

 

紅酒的酒瓶標籤就是一張履歷表,標籤上標示著葡萄酒的酒名、收成年份、生產國或產地、莊園名稱、生產者、容量、酒精濃度等,但真正的行家同時透過當年的乾旱或雨水等氣候狀態了解這瓶酒的品質,這種思想上的追溯帶著無與侖比的力量,讓我們回到過去。

 

因為農作物採收後,運用工法保存長久的時間,我們得以用味蕾舌尖閱讀著一份關於土地的歷史文件,這份文件並非標本,因為紅茶是活的,製作工法上的保存技術只不過是讓它進入休眠,但當重新回到飲食過程,紅茶體內的土地記憶將會甦醒,那個年份的風土民情會栩栩如生地重現於我們眼前。

 

我們所品嚐的是那個年份的美好。

 

關於土、關於風、關於水、關於陽光、關於溼度、關於農人的個性、關於製造者的工法、關於飲食思考……,最後,關於時間的沈澱,當我們完成台灣紅茶這項作品的製作,這項作品相對地完成在地風土民情的紀錄,後人也將因此得知那是一個柔軟的個年份或堅強的年份。

 

又當一個年份一個年份的台灣紅茶逐步被保留下來,陳列櫃便會構成經典。

 

到那時,吹過紅茶葉梢的或許是風,光的晃動,但透過我們的蘊藉保留,飄香撲鼻的不只是優雅氣息,這片土地的記憶已累積在一個罐子一個罐子裡,以更成熟的姿態等待多年後的回甘。

 

這就是屬於我們的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