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正大雁村紅玉茶園 096.jpg 

圖片:使用除草劑的茶園,草死的很乾淨,極容易判別。

 

 

慣行農法是目前台灣主流的茶園管理方式,而農藥始終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一旦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勢將影響廣泛農人的生計,所以目前官方政策方向均採用藥量管制,及低調輔導有機栽培農法的方式進行。

 

窺諸台灣散佈各處的茶園,經常使用的農藥大略分為四種:

 

除草劑:屬於系統性農藥,這種性質的農藥與作物接觸後,能在短時間內滲透進入植物組織,從而移行至植物體其它部位,植物體雖不會造成局部高殘留量,卻常維持較長的殘留時間,往往施用一次即可在土壤存留兩年,茶農利用這種農藥可以一兩年不用進行除草作業,但這種農藥雖被用來除草,卻也會被茶樹吸收進入人體;另外,使用除草劑也會導致土壤植生物消滅,形成土壤硬化,長期下來茶樹著根變淺養份吸收不足,樹身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會跟著變弱。

 

殺蟲劑:屬於接觸性農藥,這種農藥在植株中之移行性小,容易附著於植物表面或累積於臘質結構中,其與作物接觸之部位常形成較高之殘留,茶農使用殺蟲劑的目的原本在於消滅茶園害蟲穩定採收量,然而濫用的殺蟲劑的結果,導致茶葉受到污染妨害人體健康;其實自然農法下的茶園存在著一個食物鏈機制,茶農一旦運用農藥除蟲,便破壞了生態平衡,加之害蟲產生抗藥性,於是依賴農藥的茶園藥性會越用越重,惡性循環就這麼產生的。

 

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就是植物生長激素,這種農藥可以促使茶葉快速生長,在一定的時間內,其茶園採收量甚至可以達到自然農法的三倍以上,因其具有非天然的化學成份,使用生長激素種出來的茶會造成飲食上的噁心反胃,再者,長期飲用生長激素栽種出來的茶葉,生長激素便會在人體累積。

 

營養劑:使茶葉在非自然生長條件下肥厚鮮嫰,並強化香氣,這種茶聞起來固然很香,卻不是茶葉原本的香氣,而是像味素般的化學香精,舌尖稍微敏銳的人很容易判別,茶葉有其營養價值,並不是只有香氣就夠了,真正自然農法栽種出來的茶葉會帶來喉韻回甘的天然享受,而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茶園管理上運用農藥可以節省金錢與時間成本,這是茶農的常識,但是所謂的成本若僅以茶園管理的便利性來看,是過於狹隘的,長期以來農藥濫用的情形實際上已造了台灣這片土地與人體的嚴重傷害,我們的社會正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這回,我們透過了尋找台灣紅茶的機會,走進了南投的茶園。

 

 不論是李清林先先位於松柏嶺東西向坡的金萱茶園,或陳冠正先生位於奧萬大及日月潭山區的紅玉茶園,都讓我們發現,原來有機栽培農法下的茶園可以跟大自然這麼接近,整個茶園在大環境底下成功地形成一個悠然自得的生態體系,園內昆蟲在獲得雜草食物的狀況後,不僅並未吃掉茶樹的葉子,甚至像小綠葉蟬或蚜蟲等生物更協助茶農創造出口感獨具特殊的紅茶……。

 

因為善待自然,自然便回饋友誼。

 

在有機茶園裡不必擔心呼吸到帶有農藥的空氣,茶樹上的嫰葉可以直接放進嘴裡咀嚼,茶樹其實是自然環境中的眾多植物之一,那些以農藥為藩籬的界線在心態上帶有敵意,但這裡,人為與自然的分野卻不斷地淡化。

 

有機栽培農法是人類農業技術的文明提昇嗎,答案並非如此,早在我們祖先開闢茶園當時並沒有使用農藥,我們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始。

 

巡訪茶區的過程裡,我們親眼目睹茶農李清林先生及陳冠正先生兩人在大自然秩序底選擇了有機栽培農法這種安身立命的方式,於群山環繞的茶區,他們的抉擇讓自己擁有的不再只是一座茶園,而且也擁有了整片大自然天地。 

 

是的,這就是和解。

 

 

陳冠正大雁村紅玉茶園 095.jpg

 

圖片:除草劑是系統性農藥,殘留於土壤會被茶樹吸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