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北好禮.jpg

圖片:【野樂茶】茶山太極—台灣文山包種茶榮獲2018「新北好禮」獎狀。

 

 

包種茶,一九一二年北台灣文山茶區研發成功的茶種,因以輕發酵製程取代傳統花燻工序,卻能讓茶葉產生清揚花香而馳名,製成品青綠,如條狀秀眉,甫沖泡即滿室芬芳,茶湯蜜綠,澄澈明亮,滋味鮮甜甘爽,頰齒留香久久不散,故稱「北包種,南烏龍」,向與烏龍茶並譽為台灣兩大工藝茶。

 

這種並駕齊驅的態勢,在上世紀八零至九零年間產生變化,當時社會結構與經濟型態轉變,北台灣的農業用地不斷更改為商業與住宅使用,都市化快速,包種茶的耕地持續縮減,相對地,以鹿谷為核心,官方推廣的半球形新式烏龍茶開啟了比賽茶的時代,跟著帶動了高山茶的搶種風潮,兩大工藝茶此消彼長,包種茶在市場競爭中便退居守勢。

 

然而更大的打繫才要發生,正當北部的茶園逐步退往都市外緣,坪林成為包種茶的代表性產地,一直以來,坪林最重要的產業就是茶,居民六千五百人,九成務茶為生,不過1987年翡翠水庫興建完成,為了大台北地區居民飲用水安全,北勢溪上游的坪林全境劃入水源特定保護區,土地開發受到法令限制,能利用的僅佔全區面積的兩成,於是年輕人出走謀生,人口老化,其後2006年雪山隧道通車,原本每天路過坪林的遊客超過一萬人,卻急轉直下為一兩千人,觀光客減少八成,對「驛站型態」的茶葉銷售產生巨大衝擊,至此包種茶陷入低迷期,相對於全盛時期茶園種植面積近一千公頃,如今僅剩487公頃。

 

所謂的傳統,在危機出現時,往往為了生存便會發生變法,也就是彈性與新的適應力,百年傳承的包種茶也是如此,翡翠水庫與雪山隧道建設為坪林茶產業帶來了巨大危機,一些茶農深刻地感受到必需從過去的做法走出來,重新摸索生存之道,也鑑於法令限制與環保觀念的啟蒙,於是因地制宜,改採友善土地的耕作發展具有「生態茶」特色的包種茶,為地方產業的振興與自然生態的平衡謀求兼顧的契機,他們的努力與嚐試,涓滴成流,慢慢成為地方意識。

 

【野樂茶】茶山太極,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完成的一件帶有文化寓意的商品。

 

這件商品將茶農的身影賦予了文化樣貌,一個茶包就代表一位茶農,每個茶包都紮綁成打太極的姿態,生生不息地在茶山舞動,此外,融入了地方元素,在說明書中繪製茶山翡翠蛙圖,從復育的原生種動物去連結坪林風土,最後,木盒腰帶上的主視覺,以花與茶湯疊合的印象圖樣去突顯包種茶的時代主題「洄」,我們要洄溯的,是一個台灣創新茶種的百年芳華、一項獨特製茶技藝的歷久彌新、一片生生不息的茶山生態、一則人與土地共好的茶農故事。

 

文山包種茶得以風行海內外逾百年,自有其國色天香的本質,這也是它的發展基礎,如今這項工藝茶融入了生態茶的特色更加豐富,色香味本無可挑剔,若說有何不足,恐怕是在於年輕的消費族群對包種茶略感陌生,不明白沖泡方法,這是阻隔更多人接觸包種茶的障礙;因此【野樂茶】真的需要做的事其不多,就是將包種茶的原片茶包化而已,以簡單方便的機能,忠實呈現出茶的原始風味,協助消費者認識它,體驗它,進而喜歡上它,那就是這件商品的任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文山包種茶 野樂茶
    全站熱搜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