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十米金工製作所1.JPG

圖片:進駐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的年輕工藝師

 

 

 三月的第一週,陽光閃耀。

 

【野樂茶】的陶罐包裝入選為「鶯歌燒」後,獲助於鶯歌陶瓷博物館的推薦,我跟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一樓的台灣禮品館有了通路販售的互動,不過春節前忙碌,每次至此出貨匆忙,頂多瞭解一下商品的陳列狀況就離開了,年後閒暇,我搭著捷運在中正紀念堂站下車,從南門市場出口上來,重回南海學園,爬上了建築物的樓層,像溫習著少年十五廿時般俯瞰南海劇場及歷史博物館

 

設立於1896年的植物園瀰漫著新綠與春光。

 

高中時代,我的活動區域集中於西門町、台大公館及南海學園三個地區。那時中華路還有火車鐵軌,西門町是年輕人首選的遊樂場,萬年大樓有冰宮,穿著制服的高中生擠在平行輸入的雜誌店內認識東京原宿,大家吃挫冰及魷魚羮麵,在電影街流連忘返,青春張揚;南區的台大公館氣氛不同,羅斯福路有整排的平價服飾店及唱片行,水源市場的週邊包圍著路邊攤,新生南路佇立著書店,溫州街有咖啡館和公園,社區生活風格強烈;至於出沒於南海學園,則是受到一位同學的影響,當時我開始聽西洋歌曲,買的錄音帶都是余光介紹的流行排行榜合輯,我那位住在南昌街的同學說要買歌手專輯才酷,雖然我不懂這樣酷不酷,總之跟著他去那附近的唱片行蒐刮就對了,南海路延伸而去的巷弄不複雜,像冒險一樣亂逛也能熟門熟路,我們在南海路吃傻瓜乾麵跟福州魚丸湯,去郵政博物館,去建中對面的植物園,也對歷史博物館及天壇形式的台灣科學教育館留下了印象。

 

去年底,舊台灣科學教育館整修後重新開放,改為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一方面向社會大眾定期進行當代工藝的教育展示,另一方面培育新血,讓具潛力的工藝師進駐,設立工作室。

 

分館於三月份舉辦的是「天工」大展,以天工開物喻意,乃向台灣當代技藝精湛的工藝師致敬的展覽,展覽的雙軸為「天工職人」及「工藝大觀」,現場除了專責人員導覽職人們的創作理念,同時從經典、時尚、品牌的角度,展出五十位當代職人的原創作品,這些作品的材質雖然不盡相同,看似跨產業跨世代的工藝激盪,但因作品中存在著時代性共嗚,因此皮鞋與銀帽可以並置,陶器及布染可與時尚服飾對話,並不突兀,反而架構出技術與美學的張力。

 

午後,年輕的工藝師在明亮的窗邊打造作品,「貳拾根手指漆工坊」製作的是漆器,「九十米金工製作所」則是銀飾混合著沈靜與熱情他們的工作情景像是一張色澤鮮豔的相片。

 

設計,是一種漫遊,或者說是跟尋找有關的工作。

 

我想著高中時期的青春追逐,閒散步調,乃至小冒險,有時根本毫無目標,但那些浮光掠影的過往,期待出乎意料的新奇事物出現的心情,逐漸演繹成摸索著理想生活的盼望。我靠近年輕的工藝師一點,觀摩他們的作業情形,對漫遊的興趣一下子移轉到他們專注的神情,我想著,他們在做什麼,而我又在做什麼。

 

那是所有商品生產者的共同心願,去尋找,去沈澱,去找到一個方向,然後有耐心的完成一件對生命有價值的美好作品。 

 

本館1.JPG

 

百工百貨3.JPG

 

李秉圭4.JPG

 

林盟振2-銀帽工藝.JPG

 

秋錦緞2.JPG

 

貳拾根手指漆工坊8.JPG

 

貳拾根手指漆工坊7.JPG

 

黃嚴慶2.JPG

 

王帥權與鄭鈺錡.JPG

 

展售商品2.JPG

 

arrow
arrow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