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跨頁  

圖片:比起包裝漂不漂亮,會被記住是更重要的領悟。

 

 

從事農產品工作之初,第一個任務是將台灣紅茶這項農產品商品化,當時我經常前往南投的日月潭與松柏嶺茶區,一面吸收產地的相關知識,一面思考著如何進行商品的包裝設計。

 

那段時間其實我對紅茶的包裝設計該如何發展是沒有把握的,處於拿捏不定的狀態,因此有空就會到各處的通路門市參考市面上農產品的做法,我常常站在貨架前冥想,感到每一件商品都很漂亮,但不知何故,一旦離開賣場,又沒幾件能在腦海留下印象,為什麼明明很漂亮卻不能留下印象呢?我說不清楚,只隱約覺得這件事很關鍵。

 

迷惑的同時,紅茶商品的設計進度跟著停頓下來,我感到壓力,偶爾會想,乾脆從俗做個漂亮的設計就算了。

 

那年十二月,我去松柏嶺找茶農,閒聊間他問我,若有兩種紅茶,一種來自印度大吉嶺,另一種是台灣松柏嶺,你都沒喝過,但只有喝一種紅茶的機會,我會選哪一種?我回答,大吉嶺吧,因為大吉嶺紅茶很有名,他又問,所以你認為大吉嶺紅茶的品質一定勝過松柏嶺?我說,沒喝過怎麼能確定,但大吉嶺……,他打斷我說,茶葉是黑的,單看茶葉外表,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品質,卻又不可能一份一份寄給客人試喝,消費者對這裏的紅茶沒印象,結果推廣起來很慢。

 

當下我感覺好像抓住了什麼,要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印象是嗎?

 

比起包裝漂不漂亮,會被記住是更重要的領悟,如果沒辦法讓客人體驗紅茶的滋味,那該建立怎麼樣的包裝特質來增加被選擇的機會?漂亮的設計真的太多了。

 

不過知道是一回事,東西要做得出來才算數。我從包裝的材質與結構切入,試著引用過去保存茶葉的陶罐工藝,作為紅茶的容器包裝,並摸索著讓文化的記憶點融入成形的方法,但我是外行人,不知道該找誰來生產陶罐,於是在鶯歌逐街逐巷地拜訪商店與製陶廠,直到三月底仍一事無成,大家的回答不外乎陶土材質不同、陶罐開模後的結構處理不擅長,或要求一定的生產數量。

 

有一天,我在鶯歌的巷子裏發現一家老舊的小陶罐廠,陶罐廠的老闆聽我說完來意便拒絕了,原因在於生產量不夠,離開前,我們聊了半小時把陶罐當作紅茶文化記號的想法,他問我,有一定要用陶罐嗎?我說,我想做出難以想像的設計,沒關係,我再到別的地方問看看。回程,我開著車一直注視前方,記得天空非常的藍,習慣就不會有失落感了,中途,忽然又接到陶罐廠老闆的電話,他說,你剛才說的陶罐似乎有些趣味,要不大家一起做看看,問我方不方便折回討論。

 

鶯歌陶罐廠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製罐師傅針對我構想中的陶罐形態提出可行的製作建議,此後三個月的時間,我們持續地打樣修正,調整細節。

 

一件商品的包裝設計是否理想,長久以來我用一種方法判斷:如果眼前這件商品好像行又好像不行,說不出個所以然,最後認為應該還可以吧,那就不可以,理想的設計真的出現時會有決定性,會讓人眼睛一亮,對,就是這個的共嗚,那是一種剛剛好的感覺。紅茶的陶罐燒好,陶罐廠老闆通知我快過去看,我到的時候發現他比我更加高興。

 

至此長達一年的設計工作結束,我在過程中獲益良多,但整個人又突然感到智力的枯竭,疲倦萬分,彷彿空掉了,再也沒辦法做出任何設計,那時我以為是因為全力以赴與勉強不足的能力去完成作品的緣故,但後來才明白,我在農產品領域正走上了一條不同的路,那是關於文創,我的方向感還不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GQ BUSINESS 專欄
    全站熱搜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