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3788   

圖片:台灣唯一的茶樹原生種,野生山茶。

 

 

 

歷史上,關於台灣茶葉最早的文字記載,始於1645年《巴達維雅城日記》說到荷蘭人發現台灣有茶樹的事

 

1697年郁永河的裨海紀遊》附冊「番境補遺」裏曾記載水沙連的山區長有丈高的野生茶,漢人取其培製茶葉,文中的水沙連乃指今天日月潭德化社一帶,這些野生的茶樹的樹型高大,為大葉種喬木1723台灣使》引用了《赤崁筆談提及通事每年都會與原住民說好日期,在水沙連山區採製野生茶葉

 

1717年的諸羅縣誌提及台灣中南部海拔高度240-1500公尺的山地生長著野生茶樹,附近住民常採其幼芽,簡單加工製作後飲用,諸羅就是今日的嘉義,若單單就嘉義地方的發現,這些原生種茶樹生長於番路鄉的瀨頭與水井山區,若稍微擴大區域的視野,南投鹿谷鄉的鳳凰山也有生長

 

台灣野生茶樹,必需直到廿世紀初才有較為科學化的研究

 

日據時期,1925年,平鎮茶葉試驗支所開始針對台灣野生茶樹與印度阿薩姆茶樹進行品種的比較,並紀錄播種到長出茶苗的發育情形,後來這些茶樹苗也移植到了魚池紅茶試驗支所1937年,鈴木重良在這些研究中發表初步心得,他說這些茶樹的特徵與阿薩姆或中國大葉種茶樹並不相同,那一年,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出版的台灣茶樹栽培法進一步將台灣中南部的野生茶樹區分為山茶及赤芽山茶兩種,不過,到了1986年,呂勝由與楊遠波根據高雄茂林及台東鹿野採集的樣本調查,提出了台灣野生茶樹其實僅有一種的看法,並以武葳山茶稱之

 

經過了累積下來的發現,如今台灣山茶發現的地點,包括了南投仁愛鄉海拔高度1400-1780公尺的眉原山鹿谷鄉的鳳凰山、嘉義番路鄉的瀨頭與水井山區高雄茂林鄉的白鳳山甲仙獻肚山與六龜山區,以及鹿野海拔高度800-1000公尺的永康山,分佈生長的海達高度大約介於700-1780公尺之間

 

台灣野生山茶是大葉種茶樹,其後在廿世紀末,被魚池茶葉改良場運用於培育出適製紅茶的新品種紅玉,但就台灣山茶本身,本地茶農並未普徧栽種,對其性質也不熟悉,台灣山茶僅少數被製為紅茶,談不上市場規模,此相照於世界上最知名的大葉種阿薩姆茶樹,只算沒沒無聞的茶樹品種

 

阿薩姆種茶葉是十九世界初,英國人在殖民地印度發現的茶樹品種

 

英國人對於茶樹品種的開發,源自於國內的消費需求及龐大市場利益

 

1823年,英國軍人羅勃布魯斯少校(Robert Bruce)在印度阿薩姆東部原野發現了大葉種的茶樹,其弟查爾斯布魯斯(C.A. Bruce)接續了研發工作,1930年試製紅茶成功,這件事給了英國極大的信心,也開始在阿薩姆地區大規模地種植這個品種,這個大葉種茶樹跨區域生長於中國雲南北部、印度阿薩姆及緬甸克欽邦地區

 

當阿薩姆茶樹品種進入斯里蘭卡後,對世界有了更大的影響力。

 

十九世紀的斯里蘭卡稱為鍚蘭,主要的經濟作物是咖啡樹,但1865年起,該地的咖啡樹發生了嚴重的鏽蝕病感染事件,全島的咖啡樹枯死殆盡,在不得己的情況下,阿薩姆種茶樹被引進了鍚蘭,咖啡樹被茶樹取代,在各地陸續興起的茶園當中,代表性的人物詹姆士泰勒(James Taylor),不僅於魯拉空得拉地區的種植獲得空前的成功,更改良了揉捻機,大幅提昇紅茶的產量與品質,鍚蘭也在1880年左右,繼印度阿薩姆之外,成了發展最成功的紅茶地區

 

直到1886年,世界茶葉出口貿易量逾16公噸,主要出口國家為中國及英國殖民的印度,中國的紅茶出口量約為10公噸,印度為35公噸,紅茶佔茶葉貿易量的75%;而當時英國輸入的紅茶量約83公噸

 

不過,中國作為紅茶輸出國的獨大局面,在1900年被打破了。

 

這一年印度的紅茶輸出量首度超越了中國。

 

1917年,又被鍚蘭紅茶趕上,到了1918年,甚至爪哇也超越中國了,至此英國體系的紅茶成了世界的主流,也開啟大葉種茶樹品種的耀眼時代。

 

 

DSC03755  

圖片:在台灣的南投、嘉義、高雄、台東等山區,均可發現台灣野生山茶的踪跡。

 

 

DSC03800  

圖片:台灣野生山茶與阿薩姆茶樹都是大葉種

 

arrow
arrow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