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gazine360期1018  

圖片:香港《U magazine》第360期,台灣好店及也樂商號的採訪報導。

 

 

 

沒有一項事物可以像農作物,如此完整地紀錄在地文化的內容與發展。

 

農作物紮根土壤,生長條件與地方上的風土息息相關,藉由農人的栽培改良,於播種、成長、熟成、採收、再播種的循環中,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一代又一代地縯繹著當地人的生活,這種無聲的闡述,好比電影裡風所吹彿的田陌,隨著不定的風向,我們時而於記憶深處聽見熟悉的鄉音。

 

農作物為我們提供的已不只是糧食的滋養,那是更深遠的事物,猶如農作物生長的土地印象,豐富心靈的是一股溫暖。

 

當四月,我們在南庄的桐花森林看著養蜂人採收花蜜,六月,在松柏嶺的綿延茶園看著豔陽下的採茶人作業,九月,注視著嘉南平原的金黃色稻田,十二月,在東北勁風底看著元長的農人採收花生……,無數雙手在粗重的務農過程中長了厚繭,那一雙雙的手,牢牢實實地把握住了農作品種、風土條件、在地情感及耕作技術等農業生產的人文內涵,那群腳踏實地的農人默默地為土地保守著傳統。

 

我們必需忠於對土地的信仰。

 

我們應該試著去承接或分擔農人保守的工作,農作物是地方的代言人,我們要建立農產品的品牌,讓品牌成為產地的共同資產,可以代表社區,跟他們的社區經濟發展連結,讓農作物可以持續在土地上生長。

 

關於稻穗於土地搖曳的那幅景象,譬如光輝,或人文的火種,既為了自己也為了後代,我們要傳遞下去。

 

arrow
arrow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