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154.JPG  

圖片:日月潭茶區,檳榔樹下種的紅茶樹帶給人深刻的印象。

 

 

從奧萬大山區下來,因為擔心星期六時間,21號公路的外來遊覽車及觀光客太多而塞車,所以臨時決定從埔里鎮穿越山區的公路進入日月潭,這算當地人才熟悉的路線。

 

這個路線導往日月潭東岸山區,而翻過山嶺,往21號公路的方向接近,便是常在媒體報導時出現的香茶巷,香茶巷是921地震後發展出來聚落,產業為紅茶,當地茶農栽種的茶種主要為阿薩姆及紅玉,而較聞名的業者則包括香茶巷40號、和果森林、日據紅茶廠、貓頭鷹等。

 

車子行經公路時,我們發現整個山區遍植檳榔樹,這一兩年,因台灣農林公司收回承租地而與佃農發生爭執的事情也時有所聞。

 

陳冠正先生在日月潭東岸的山坡闢有一公頃的茶園,園內種植的茶種為台灣野生山茶,之前,這片茶園一直由其父親看顧管理,今年年初開始改由他接手,茶園內同時植有柑橘,這些果樹對父子兩人的意義不同,父親是為了土地的利用而順便栽種水果,但陳冠正先生則計畫採用柑橘的花朵製作花茶。

 

台灣的野生山茶極少,僅在高雄桃源山區及南投仁愛鄉眉原山曾有發現,這種茶種的概念很類似中國福建的武夷岩茶,都是原生茶樹物種,人工栽種方面,日月潭山區有少量的種植,但栽種的總面積恐怕不超過五公頃。

 

台灣野生山茶的人工種植率不普遍的原因,也跟農政單位的態度有關,農政單位推廣紅茶會朝往多數茶農種植及樹種成長快速的面向去輔導,這是市場導向,也是經濟效益的考量,但這種商業化的思惟或決策難免也有死角

 

其實台灣茶葉的從業工作者迫切需要建立本地茶樹物種的質的觀點,跟其它茶種比起來,台灣山茶的栽種率與產量確實微乎其微,甚至談不上消費量,但這種原生物種的特殊性卻是台灣極為珍貴的農業資源,因為目前市場接受度高的紅玉紅茶乃由台灣山茶與緬甸的Bermma配種而來,往往台灣山茶便被導向於製作為紅茶的評價,不過茶樹物種講求適製性,茶葉依發酵程度區分六路,台灣山茶在怎麼樣發酵程度的製程裡會獲得最理想的滋味,很需要進一步研發,如此,台灣山茶才能在正確的路上建立發展契機。

 

看完日月潭東岸山區的台灣山茶,我們穿越了21號公路,沿著131縣道來到日月潭西岸的紅玉茶園,台灣紅茶研究重鎮-魚池茶葉改良場便位於附近的貓囒山上。

 

這一帶與東岸的農業發展有著類似步調,十年前這片山坡地仍種植著密密麻麻的檳榔樹,但隨著東南亞檳榔的進口,日月潭當地的生產價格大幅跌降,如今一公頃只剩十萬元左右的收益,種檳榔的農人便減少了,此外農政單位推動農人改種茶樹,在增加茶農收入上獲得了不錯的成果,於是曾經沒落的茶園再度復甦,新舊交錯的農業過程,讓日月潭山區呈現出茶樹散種於高挺的檳榔樹底的景觀。

 

紅玉是近年來帶動日月潭紅茶產業振興的重要茶種,其最大的特色在於應季產生類似荔枝或柑橘等熱帶果香及薄荷葉片涼性的奇妙感受,即使撇開在地物種這種土地的感情因素,客觀公允地評價,紅玉紅茶的優異特質與印度大吉嶺紅茶無分軒至,我們相信這一點早晚會在世界上獲得證明。

 

日月潭當地的茶農在農事管理上為了採摘作業方便,會以剪枝方式讓這種喬木型茶葉維持一公尺半的高度,不過紅茶的品質以盛夏為佳,這個季節最能激發決定紅茶品質的兒茶素,所以紅玉採摘作業集中於四至九月之間,早冬,紅玉茶樹已進入了休息狀態。

 

時至黃昏,日月潭山區的紅玉茶園已略顯昏暗了。

 

兩天下來的茶區巡禮,橫跨了松柏嶺、奧萬大與日月潭三處產地。

 

雖然是從紅茶出發,但我們接觸到的茶樹卻包括了金萱、四季春、翠玉、軟枝烏龍、青心烏龍、台灣山茶、阿薩姆及紅玉等物種,也重新審視野放式茶園在台灣的發展現況,其後,經典雜誌的記者朋友們即將踏上國外的茶區旅程了。

 

在此,預祝他們的採訪工作順利,他們將為我們帶回全新的國際視野。

 

 

DSC01098.JPG  

 

圖片:日月潭茶區,同時是台灣野生山茶的最大栽種地,但經濟規模有限,總面積不超過五公頃。

 

DSC01100.JPG  

 

圖片:台灣野生山茶曾被應用於紅玉的配種,其葉片稍微狹長,介於大葉種與小葉種之間。

 

DSC01096.JPG   

 

圖片:台灣野生山茶成株的外觀。

 

DSC01126.JPG  

 

圖片:台灣野生山茶的花朵。

 

DSC01145.JPG  

 

圖片:紅玉是近年來帶動日月潭紅茶產業的最重要茶樹物種。

 

DSC01137.JPG  

 

圖片:早冬的紅玉茶樹雖仍有嫰芽冒出,但不採收。

 

DSC01133.JPG  

 

圖片:日月潭西岸野放式紅玉茶園。

 

arrow
arrow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