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橫-1[1].JPG  

 

圖片:野樂茶風土誌,將以FOP芯芽等級的台灣紅茶為土地的年份特徵留下紀錄。

 

 

2011年農曆春節過後,我們開始進行FOP芯芽等級台灣紅茶的研製工作,FOP芯芽等級台灣紅茶從未在本地出現過,因此國內並沒有足夠的生產製作資料或技術可供參考,我們只能依據過去OP等級紅茶的製作經驗摸索前進。

 

決心發展FOP芯芽等級台灣紅茶有兩個主要原因:

 

其一,紅茶因全發酵的特性而能長久保存,就跟葡萄酒這項農產品一樣,具有為土地留下年份特徵的紀錄能力,因此我們有了台灣風土誌的構想,把紅茶當作一份「檔案文件」,希望藉由發展出最高等級台灣紅茶,並於代表性的產地逐年製作,讓FOP芯芽等級台灣紅茶成為紀錄這片土地的農業觀點。

 

其次,為台灣紅茶進軍國際市場暖身,紅茶佔世界茶葉市場消費量75%,綠茶與烏龍茶合計佔15%,然而國內茶農承襲製作綠茶及烏龍茶的主流價值,視綠茶或烏龍茶為技藝卓越的表現,也引以為傲,形成全國茶農集中於綠茶及烏龍茶這15%市場的高度競爭現象,我們必需在市場經營上別開生面,發展出FOP芯芽等級紅茶需要高度技術,以最高等級台灣紅茶去跟國際接觸溝通,國際市場勢必開始留意台灣紅茶的優異性,從而創造新的市場可能。

 

本次研製的時間選擇於紅茶風味最佳的季節-春摘與夏摘階段進行,前後長達半年,研製內容包括台茶12號金萱與台茶18號紅玉兩種台灣特有紅茶物種,研製地點則分別於名間鄉松柏嶺、仁愛鄉奧萬大、魚池鄉日月潭等三個產地茶園進行。

 

事實上,我們很肯定,這些研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製作方法的思惟處理,一定會成為未來有心於製作FOP芯芽等級台灣紅茶的工作者的前進基礎,因此相關的製作心得我們將予公佈,我們希望這種作法對台灣紅茶未來的發展有正面提昇的效果,同時鞭策自己精益求精。

 

2011年六月,我們以鶯歌燒標示出野樂茶的生活美學形式,這是基本工夫。

 

七月,重回紅茶產地,山坡上的茶園已在烈日底刮起焚風,然而談笑風生的採茶人卻為大地勾勒出了更生動的內容,不管溼度與溫度均如此的理想美好,野樂茶風土誌所要闡述的FOP芯芽等級台灣紅茶,終會為這個年份的出類拔萃提供證明。

 

這是紅茶的頂級力作。

 

在鶯歌燒的茶山景緻中,我們悠遊自在,逐步走向世界。

 

 

 

arrow
arrow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