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7511.JPG 

圖片:萃取高密度小綠葉蟬叮咬部位的茶菁,製作而成的BOP等級台灣金萱紅茶。

 

 

 

碎茶型態的紅茶可粗略區分為BOP等級與Fanning等級,但Fanning等級的紅茶與其說是碎茶,還不如說是茶末更為恰當。

 

自從1874年W.S.Lyle發明了揉捻機,1876年George Reld發明切茶機,以迄1930年W.Mckercher發明C.T.C製茶機,碎型茶呈現為結實顆粒的外觀大抵定型。

 

基本上,如果材料相同卻製造為不同型態紅茶,譬如均採用一芯二葉為原料,分別製成的碎型紅茶(BOP等級)與原葉揉捻紅茶(OP等級),口感的表現並不會有太大差異,然而在CTC製程,紅茶經過揉捻/撕裂/切割(Crushing Tearing Curling)三階段的連續作業,一般消費者早已無從判斷茶葉採摘部位,既然如此,茶園的茶葉採收便順勢走向了機採作業,不再用人力摘茶這種耗時耗工耗費成本的方法進行,不過機採只能設定採收長度,無法聰明地辨識什麼叫一芯二葉或一芯一葉,從此材料品質涇渭分明,這也是BOP等級紅茶的水準不如OP等級紅茶的原因。

 

碎型茶是一種市場導向的商品,它的目的在於大量供應,碎型茶從前端採收到後端製作均運用機械,雖然品質較平凡,但也成就了平易近人的價格。

 

這是事實,OP等級的原葉揉捻紅茶較BOP等級的碎型茶膨鬆,佔包材空間,以致於商業應用方面,BOP碎型紅茶極適合製成立體茶包,另外碎型茶沖泡時間短,只要一個馬克杯便可即刻享用,這種便利性加快了普及速度,諸此等等造就了BOP等級紅茶深受西方消費市場的青睞。

 

運用有機農法或自然農法而不在茶園施用農藥,台灣金萱紅茶飽受小綠葉蟬叮咬作用形成了風味獨具的蜜甜滋味,然而小綠葉蟬叮咬後的嫰葉往往萎縮枯黃,以傳統工序製作的紅茶因茶菁各部位消水程度不同,揉捻外觀未盡理想,不能達到工整一致的效果。

 

除非只取材成本高昂的芯芽,否則沒有百分百的優點。

 

或者,若不堅持原葉揉捻型態,有沒有辦法兼顧金萱的蜜香品質與平價優點?

 

本次試製BOP等級金萱紅茶捨卻原葉揉捻外觀,其目的在於萃取高量小綠葉蟬叮咬產生的蜜香部位,並將其應用連結於消費市場習慣的碎型茶商品,這是金萱紅茶的材料與型態的調整作業,更重要的是讓它的價格也具有國際競爭性。

 

就先這麼試看看。

 

除了芯芽等級塑造的品牌,台灣金萱紅茶可以運用碎型茶更加普及。

 

 

DSC07523.JPG 

 

圖片:即使是BOP等級金萱紅茶,只要精選材料,仍然帶有不少的芯芽。

 

 小綠葉蟬.jpg

 

圖片:附著於金萱嫰莖之上的綠色昆蟲即為小綠葉蟬,牠是金萱紅茶口感蜜甜的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