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273.jpg 

圖片:產地認證及產品分級制度是台灣紅茶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直久以來,茶葉的消費市場存在著一個現象,消費者判斷茶葉的良劣標準往往依據產地,某種程度,地方上的年份風土狀況當然會影響茶葉品質,產地主義的觀點適度地強調了栽培環境的重要性。

 

歐洲國家在保護產地標誌的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中最聞名於世的產業是法國葡萄酒莊園的產區制度,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便在產地制度的背景下發展出五大家族;另就紅茶而言,只要是世界上知名的紅茶一定會跟產地制度有關,印度便是因為運用法律規範阿薩姆、大吉嶺及尼爾吉利等三個地方茶園的產地認證標誌,而在紅茶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斯里蘭卡紅茶則以獅王持劍證的認證標誌作為國家統一對外的產地品質保證。

 

不過,徒以產地判別茶葉品質卻仍常失諸粗枝大葉,除了產地的價值,茶葉的好壞不能忽略茶園管理及製作過程中各別發展的因素。

 

我們不必捨近求遠,觀諸台灣名間鄉松柏嶺或魚池鄉日月潭山區,幾百處茶園散佈於山區坡嶺的兩側,這些茶園的日照時間長短、海拔高度及雨水溼度狀態、慣行農法或自然農法選擇、茶園栽種的茶種、茶葉的採收季節與採摘部位、乃至製茶技術等等均有不一樣的生產條件,相同產地內的各個茶園並非擁有完整一致的風貌,其微環境下的茶葉水準也尚待更進一步地分辨。

 

歐洲國家看待紅茶時便是如此,他們很清楚茶葉必需區分等級。

 

歐洲國家將紅茶區分為BOP /FOP/OP/SFTGFOP/TGFOP……等等級,茶農供應不同等級的紅茶有不同的價格,消費者因分級製度找到自己的理想紅茶,而大吉嶺紅茶正是產地認證標誌及茶葉分級制度下的最大獲利者。

 

印度的大吉嶺紅茶雖只佔全國茶葉生產量的2%,卻從未因量少而減損其在世界的名聲,事實上經過印度茶葉局認證SFTGFOP1等級的大吉嶺紅茶就等於優良品質的保證,縱使所費不資仍供不應求,印度政府所著眼者,即在於透過產地認證及產品分級制度的確立,承諾市場提供高品質水準的紅茶,最後達到提昇該國紅茶這項農產品價值的目的。

 

台灣的紅茶沒有低價的條件,茶葉的價格再低也比不上越南或中國,但想提高價格便需拿出相對的品質。

 

我們常常看到地方上為了鼓勵優秀茶農而進行茶葉比賽,例行性的年度比賽也創造出了幾位特優獎或第一名,但這類型競賽性的評比只幫得了幾處茶園,對更廣大的茶農來說於事無補,第一名就是一個,非第一名的茶農又該如何自處,類似產地認證標誌及產品分級制度的建立確實是當務之急,因為在取得國家認證的標準後,自謀其力的茶農發展出來的品牌仍會有一定的穩固基礎,否則各說各話,力量分散,很難進入國際市場。

 

台灣從來不缺優秀的茶農。

 

當小農主意在南投尋訪紅茶茶園時,我們先後接觸了魚池鄉日月潭山區擁有紅玉茶園的陳冠正先生及名間鄉松柏嶺擁有金萱茶園的李清林先生,這兩位均在茶園中實行有機栽培農法多年,並以匠心獨具的工法及生活態度各自詮釋出屬於自己的紅茶,自己的作品,他們共同面臨著茶園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國內市場開拓不易的問題,因為我們身入其境,所以才能了解其單打獨鬥背後的辛苦。

 

但,消費者從何認識到他們的卓越?

 

現階段小農主意企畫的台灣紅茶商品,所要強調的並不是紅茶的「作者論」或將哪一位茶農的紅茶導向出類拔萃的面向,陳冠正先生與李清林先生只是台灣各地茶農的縮影,他們用心並且傑出,是這波農業趨勢下自然而然出現的人物。

 

不必沈緬於日據時代台灣紅茶的風光歷史,或為台灣紅茶遲至今日仍無法站上國際舞台而惋惜,因為有這類型不氣餒的農人陸續出現,我們發現有股台灣紅茶的文藝復興運動正在蘊釀風潮,這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也必需一股作氣。

 

我們可以不再只是一個國際市場下游的紅茶原料供應者。

 

可以像斯里蘭卡一樣,打造一個CEYLON TEA,Symbol and Quality的標誌,以國家的力量統一建立產地與品質的標準。

 

這樣子就夠了。

 

只需要如此,台灣的優秀茶農及民間的農業行銷組織便有條件成立一支夢幻團隊,打造出百分百屬於台灣的紅茶品牌。

 

 

斯里蘭卡紅茶產地認識標誌.jpg 

圖片:斯里蘭卡紅茶的獅王持劍標誌,代表產地及品質的認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